食品安全的网络谣言应该怎么治理?

  • 更新时间:2016-12-08 10:37:29
  • 11684
  •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王先知

随着社交网络平台的普及,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受到大众青睐,特别是微信朋友圈相对“封闭”的生态特点,给谣言和不实信息的传播带来了生长空间,有许多用户对不实信息不加甄别就进行传播,加之社交网络的指数级扩散效应,使谣言传播非常迅速。

当前食品安全谣言有两个主要来源,一个是来自媒体的不实报道,另一个是来自社交媒体个人用户发布的不实信息。有些媒体(甚至是权威媒体)为了博眼球、吸引用户流量,发布一下夸大和不实的食品安全信息,对公众造成误导,引起恐慌。

食品安全

中山大学大数据传播实验室统计了自2014年11月3日起17个星期内被多人举报为“诈骗和虚假信息”的625篇文章,分析发现七类主题“谣言”数量最多:食品安全、人身安全、疾病相关、健康养生、防骗、金钱、亲子,其中食品安全高居榜首。

针对上述情况,《中国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发展报告(2016)》认为,我国的食品安全风险治理应该借助网络舆情大数据推动社会共治,具体如下:

首先,应该加强政府监管部门与互联网平台的合作。

政府部门需要赋予互联网平台参与监管的权利,制定具体的操作方案,明确相应的政府对接部门,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的技术力量,通过和互联网平台的合作,提升自己的数据分析能力,提高监管能力。

其次,应该依靠互联网平台监管提高企业自律意识。

现在各大互联网平台(电商网站、外卖网站、点评网站、微商)中的食品供应商多为小微企业或个体商户,很多缺乏食品从业或卫生资质,存在很大的食品安全风险,政府监管部门难以触及到所有商户,并进行实时监管。

不过,互联网平台可以根据舆情数据的分析,设立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对网络平台上的食品企业和零售商发出预警或警告,通过这样的“威慑”机制,可以提高食品企业和零售商的自律意识,进而培养出互联网环境下的自律文化。

第三,应该借助互联网平台规范媒体和公众责任。

正面与负面的效应同时存在是当前媒体面对食品安全问题所表现出的状态,但是随着人们对社交媒体依赖度的增加,媒体的负面效应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仅仅依靠媒体的自律也难以遏制负面效应的发展。

鼓励大众对食品安全相关的不实信息、煽动性文章、不实新闻报道进行验证和举报,引导媒体和公众发挥积极的监督作用。

不过,由于食品安全事件产生的原因非常复杂,公众食品安全知识相对匮乏,在面对网络谣言时难以甄别真伪,往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对食品安全事件作出非理性的判断,引发食品安全恐慌。

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风险治理正处于重要的转型阶段,既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监督力度,努力实现依法监管、精准监督,又要发挥第三方机构与公众的力量,尤其是需要发挥舆论的监督作用,促进监管力量的新组合。

在笔者看来,要想做好食品安全风险治理,政府有关监管部门必须深入探讨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演变规律,并使之相应的监管引导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健康有序发展。

  • * 您的姓名:
  • * 联系电话:
  • *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 微信:
    同手机号
  • * 产品类型:
  • * 代理区域:
  • * 留言内容:
想找好项目 多留言 多咨询
留言是零风险、零费用、零成本,最快找到项目的方式。
把握机会,抢占先机,给您感兴趣的项目留言是成功的第—步。
注销留言
您可以根据意向选择下列快捷留言
立即咨询
 
关注微信公众号
 
 
服务热线

400-999-2585

微信咨询

工作时间

08:30-18:00(周一到周五)

 
留下您的需求,帮您找到好产品!

免费客服热线

400-999-2585

您的姓名:

联系电话: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微信:

同手机号

产品类型:

代理区域:

需求说明:

立即留言
您已成功留言!
如您选品遇到问题,可致电免费客服热线:400-999-2585!
如您需要注销信息,可微信扫如下二维码进行操作。
微信扫描提交验证码注销留言
注销时请确保能正常收取短信息
否则无法进行注销操作!